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摘录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唐朝

一、如何面对股价波动(第一篇)

引言:

股市是产生股价的地方,它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你,而不是左右你的决定。

投资者真正要关注的,是企业真实盈利的增长,只要它是增长的,股价的波动只是给你送钱多与少的区别。股价上涨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上升,长期回报下降;股价下跌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下降,长期回报上升。

1、什么是投资(第一章)

①根据巴菲特的定义:投资是为了在未来更有能力消费而放弃今天的消费。

 

2、股票和股市的本质(第二章)

①股:船的部分所有权(航海时代的风险共担)

②票:交易的媒介

③股票:股权凭证+交易凭据

 

3、投资是一件持续终身的事(第三章)

①股票是最好的资产

 

4、股票收益的来源(第四章)

①来源有三:企业经营增值、企业高价增发新股或分拆下属子公司IPO融资、股票投资者情绪波动导致的股价无序波动。

②企业经营增值:整个社会所有资本通过企业这个载体,创造并分享整个国家的GDP,其长期增速至少不低于GDP增长速度。

③将ROE>12%的公司视为一个整体,它的盈利能力>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国家名义GDP增长速度>国家实际GDP增长速度。

 

5、最简单的投资方法(第五章)

①大卫··斯文森:《不落俗套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

资产配置(30%美股、15%国外发达国家股票、5%国外新兴市场国家股票、20%房地产、15%美国长期国债、15%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动态再平衡(季度、半年度、年度)

核心问题:如此配置的合理性、择时交易的不靠谱、基金行业失败的原因。

 

6、普通投资者的道路(第六章)

①市场波动的源泉

股价P=市盈率PE×每股股利EPS

PE=P/EPS → 乘以股本 → 公司市值=市盈率×净利润

因此市值变化有两个源头:市盈率变化、净利润变化

 

7、投资无须接盘侠(第七章)

①核心只有一个:企业的盈利增长

 

8、股权与其他投资品的对比(第八章)

①不介意买入股票后股市关门

 

9、优质企业的特征(第九章)

①寻找优秀企业的两种思路:第一、自上而下式(选未来发展大的行业、选择其中优势企业);第二、自下而上式(一种是侧重寻找严重低估;一种是侧重寻找优秀企业)

②优质企业的特征:

波力五特模型: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③个人建议,首先只买波特五力模型现实具备某种竞争优势的企业;拒绝在市盈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倒数时买入;认真跟踪持仓企业信息,对于企业竞争优势受损、可能导致变质危险的动态保持敏感。

④理解并坚信可持续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企业的成长,而不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摸腰包。

⑤巴菲特的投资规则:绝对不要亏损。

(企业能创造的现金流,超过头次次优选择所能带来的自由现金流,就有了投资意义上的盈利)

⑥三个要点:

A.投资者的思考要摆脱股价波动的影响。股市是产生股价的地方,它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你,而不是左右你的决定。

B.关注企业的未来产出。企业的产出,能够确定持续高于同等金额资本的次优选择带来的产出,投资就是合适的,没有亏损。因此应该寻找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以估算大概价值。

C.一旦发现对企业价值判断错误,企业实际价值低于买入时付出的价格,就产生了巴菲特投资体系中的亏损。

 

 

二、如何估算内在价值(第二篇)

金钱都是一样的,比较它们就是了。估值这件事其实就这么简单,只是不同资产之间盈利能力的比较。

10、格雷厄姆奠定的理论基石(第十章)

①分散投资+安全边际(大萧条时期产生的理论,主要锚定破产与清算有关的兜底价值)

②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指导你的。

③格雷厄姆的操作流程:

A、首先找出所以TTM市盈率小于X倍的股票,TTM市盈率=市值÷最近四个季度公司净利润。

B、X=1÷两倍的无风险收益率。例如,当无风险收益率为4%,X=1÷8%=12.5。无风险收益率通常取值十年期国债利率与AAA级企业债券利率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C、找出其中资产负债率<50%的股票。资产负债率=总负责÷总资产。

D、选择其中至少30只股票,每只投入不超过总资金的2.5%,即股票投入上限不超过总资金的75%

E、剩余的25%的资金,加上因选股不足30只导致的剩余资金,买入国债或其他无风险收益产品。

F、任何一只个股上涨50%以后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国债。

G、购买后的第二年年底前,涨幅不到50%的个股也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国债。但如果该股应然在新的可选对象名单中,放弃卖出。

H、如此周而复始。

④支撑高回报的就是《证券分析》的三大原则:股票是企业部分所有权的凭证;无情地利用市场先生的报价;坚持买入时的安全边际原则。

 

11、巴菲特的继承与思考(第十一章)

①如果投资人对任何产业都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那就应该分散持有许多公司的股份,同时将投入的时间拉长。但如果你是一位稍具常识的投资者,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发现5~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而且它们正好价格合理,此时,传统的分散投资就毫无意义,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

②1979年致股东信:在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之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鲜有成功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

③1989年致股东信:虽然在早期投资这样的股票确实让我获利颇丰,但在1965年投资伯克希尔后,我就开始发现这终究不是个理想的投资模式。如果你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虽然长期而言这家公司的经营结果可能很糟糕,但借着股价的波动有机会以不错的获利水平出手,我将这种投资方法称为“烟蒂投资法”——在大街上捡到一截还能抽一口的雪茄烟蒂,对于瘾君子而言只是不花钱的举手之劳。

然而,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首先,看似便宜的价格可能最终根本不便宜。一家处境艰难的公司,解决一个难题之后不久,便会冒出另外一个难题。就像厨房里如果有蟑螂,就不可能只有一只。

其次,你先前得到的价差优势,很快地就会被企业的低回报所侵蚀。

④菲利普·费雪:

A、只有最好的股票才值得持有。

B、只有三种情形考虑卖出

最初买入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

公司运营每况愈下;

发现另一家更好的公司。

⑤巴菲特的进化主要体现在对格雷厄姆的“股权代表企业(现有资产所有权)的一部分”调整为“股权代表企业(未来收益索取权)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企业靠什么赚钱,今后能够赚到多少钱,其中多少钱可以拿来供股东分配。投资者思考的重心自然而然地从“现在拥有”转向“未来盈利”。

 

12、芒格与费雪推动的突破(第十二章)

①1990年4月18日,巴菲特在斯坦福商学院演讲时说:“如果一家企业赚取一定的利润,其他条件相等,这家企业的资产越少,其价值就越高,这真是一种矛盾,你不会从账本中看到这一点。真正让人期待的企业,是那种无须提供任何资本便能运作的企业。因为已经证实,仅靠金钱无法在与该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这样的企业就是伟大的企业。”

②选择ROE超过20%的企业。

③看到高ROE,要去思考这家公司有什么资产没有记录在账面上;看到低ROE,要去思考这家公司的什么资产已经损毁或减值,却还没有从账面上抹去。

④N取无风险收益率,例如国债、AAA级债券收益或者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

A代表账面净资产;G代表看不见的经济商誉;R表示净资产收益率ROE。

得出(A+G)×N=净利润=A×R

简化后为 A+G=A×R÷N

G=A×R÷N-A

G=(R÷N-1)×A

即经济商誉G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ROE越大,G越大;ROE越小,G越小;ROE<无风险收益率N时,G为负。

⑤能力圈原则:将自己对企业的估值和投资决策限定于积极能够理解的企业。

看得懂:能够理解高ROE企业的生意模式和经济商誉的可持续性。

包括:A、这家公司通过销售什么商品或服务获取利润?

B、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购买,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C、资本的天性是逐利。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它的市场份额或利润空间?

D、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大的自己的市场份额?

 

所谓护城河: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更低的成本和售价、受法规保护的专利或资质、秘不外传的技术、更高的转换成本、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越多人用越好用的网络效应等。

 

⑥如果找不到能力圈,就投资沪深300吧。

(沪深300指数基金收益率>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收益率>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类现金资产收益率) 不过,这个有点问题,那么多互联网企业未在A股市场上市,数据是否会失真?

 

⑦好公司也需要合理的价格。需要估值。

自由现金流: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需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现金;也就是企业每年的利润中可以分掉,且分掉后不会影响企业经营的那部分现金。(自由现金流的数量,无法从财报上直接获得,只能在你理解公司售卖什么、如何获利、如何抵御竞争之后进行估算;或者可以以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去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来保守模拟)

⑧折现: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逐笔折现到今天,再把所有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内在价值。

不过,这些计算方法更会像是精确的错误。

大致了自由现金流在实际中的运用更好,见下表:

 

⑨200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巴菲特:生意的合理估值水平与标准500指数相比的优劣,取决于生意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增量资本收益率。我不会只盯类似PE这样的估值指标看,我不认为PE、PB、PS这些指标能告诉你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人们想要一个计算公式,但这并不容易。想要对某门生意进行估值,你需要知道它从开始直到永远的自由现金流量,然后把它们以一个合理的折扣率折现回来。金钱都是一样的(All cash is equal),你需要评估的是这门生意的竞争优势。

 

13、应用于实战的快速估值法(第十三章)

①长期视角和长期持股不是一码事。实际上,将价值投资等同于长期持股是市场中常见的谬误。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寻找因为市场先生的癫狂而产生的企业市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正如格雷厄姆所言:“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入股票。”

②从长期甚至是永恒的视角,我们需要忘记将资产变成现金的需求(以供自己获家庭消费),以这笔钱永远只是用来投资增值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至少保证这笔资金不会再短期内被迫因某种原因必须变成现金。即使卖出,也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投资品。

③估值就是比较

老唐估值法的投资实战体系:

A、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七折。(其中1÷无风险收益率 为 合理市盈率;比如无风险收益率在3%~4%,合理市盈率取值25~30倍)

B、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为目前的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卖点。

C、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三大前提: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每年的折旧摊销足够满足维持当前盈利能力所需的资本投入)。

企业的成长预期:估值时取较高市盈率。

高杠杆企业(有息负债/资产总额≥70%),估值时打7折。

合理市盈率的倍数,无论当下无风险收益率多低,合理值不应该超过50倍。

 

投资是比较,是不断比较不同资产的收益率,然后将资本永远配置与收益率明显更高的资产上。因此,当股权处于明显高估状态时(收益率过低),用它交换类现金资产才是标准的、有逻辑支持的投资行为。

 

卖出持股的情形:企业基本面恶化;出现了更具有性价比的投资对象;估值过高

 

界定估值过高:

A、假设今年企业净利润为单位1,50倍市盈率对应价格为50。若此时无风险收益率为3%~4%,企业增长率为8%而当假设下,三年后企业的净利润为1×1.083 约等于1.26。此时三年后合理估值若取25~30倍市盈率,合理估值为31.5~37.8。(34.6±10%)。合理估值的上限,就是1.26×30×150%=56.7或者34.6×110%×150%约等于57.1。按照4%的无风险收益率计算,今天收到50去买4%的理财产品,三年后本息和会变成50×1.043≈56.24;与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50%基本等价。

 

换种表述:预计某公司三年后的净利润为X,在无风险收益率等于4%的情况下,按照25倍市盈率计算,合理估值为25X,合理估值的50%为买点。

 

 

④投资者要时刻警惕成为市场先生的牵线木偶

买入股权的本来目的是尽可能不卖。(A、买入目的就是获取长期的企业增长。优秀企业的增长本身已足够,不需要浪费生命取高抛低吸追求额外的利润;B、高抛低吸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⑤投资者的日常: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

另外:A、不断学习和研究,扩大自己有能力估值的企业数量,与手边持有的企业、指数基金或类现金资产对比资产收益率。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