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28
1、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2、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
3、评论:如果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取决于那些最恶的人做了哪些最恶的事,而不是那些最善良的人做了哪些最善良的事情,我们与黑暗,就是一体的。
4、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5、评论:行为标准是通过我们的行为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存在标准则是接受自己的存在,认可自己作为人的价值,无论我们是否有所作为。
接受自己的勇气,也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包括理性地评价自己,并接受你所发现的或许并不完美的那个你。
6、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及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7、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是否真正作出了贡献,从原理上根本无从了解。也就是说,进行他者贡献时候的我们即使作出看不见的贡献,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既贡献感也可以。
8、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可以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说,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不具有共同体感觉,还不能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9、对于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来说,就连暴行或盗窃也是一种“善”的存在。
10、自我接纳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11、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
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12、评论:那个永远缥缈、不存在、永远不来的未来,恰恰是由你这个真实的当下决定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本末倒置。人应该好好的活在当下,好好地享受这个此时此刻,然后好好地,认真地、用心地对待眼前这个人、手中的这件事、当下的这一刻生活。然后未来就是由每一个当下延续出来的那一个时光,不会错到哪里去。
13、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当然,即使因为某些事情而没能够到达金字塔,那也比并非没有旅行。这就是现实性的人生。
14、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15、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不做改变”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
16、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
17、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18、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
19、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20、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21、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茫然。为什么茫然呢?那是因为你想要选择自己,也就是想要选择不惧招人讨厌、不为他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的道路。
22、人想要选择自由的时候当然就有可能会迷路。所以,作为自由人生的重大指针,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了引导之星。即他者贡献。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23、因为哲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知识”而在于“热爱知识”,想要了解不了解的事物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最终能否到达“知”,这不是问题关键。
感:1、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要以偏概全。
2、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可以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我为你好,我体会到了贡献感,但是不需要回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让自己觉得幸福;但是如果索求回报,就是需要得到自己的付出是被认可的那种想法,就会陷入内耗的圈套,即使别人告诉你很好,但是你依然会从各种地方来找出不好的证据)